因此,研究進展非常緩慢。直到1969年春季,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生產出幾百克抗氧化劑1010樣品。它們的到來為抗氧化劑的研究和開發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活力。綜合步驟從原來的五個步驟減少到三個步驟。同時,采用了苯酚烷基化技術,開始了國內26苯酚和24苯酚生產的新起點。
同時,改進了高毒性丙烯腈的舊工藝,并采用了先進的26酚和丙烯酸甲酯的添加途徑。吉林抗氧劑的抗氧化劑產品的外觀看起來像精制的白面粉,在當時通常被稱為富粉,而我們的抗氧化劑產品看起來像泛黃的普通面粉。
由于當時國內提供的主要原料如苯酚,異丁烯和丙烯酸甲酯如高含水量的苯酚和異丁烯的質量不穩定,因此烷基化反應的轉化率較低,有時不能甚至反應。反應的轉化率和產率也非常低。因此,許多原材料的質量標準和過程反應條件需要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反復探索和搜索。
當時,國內化學設備的水平也很低,例如反應堆密封性差,嚴重影響了正常生產??寡鮿┡l廠家將尋找更好的設備制造商或與他們合作解決方案。采用靜態電磁密封代替動態機械密封,解決了物料泵和反應堆的泄漏問題。
當時,國有抗氧化劑產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勞動生產率低。僅按生產車間的員工人數計算,人均抗氧化劑的年產量約為一噸。抗氧劑批發廠家仍然可以賺錢,勞動生產率很高。改進是主要原因之一。